close

哈薩克、烏茲別克、伊朗、土耳其...可不是一般遊客會去的所在。看看預告影片,再想活動背後龐大的連絡、費用、時程安排,工作人員應該爆肝了,觀眾只有一個爽字可以形容。

我看了這場伊朗薩巴民族樂團表演,兩位歌者,三位樂手上來就定位,男人身著寬大白色衣服和女人裹頭巾,異國氣氛滿滿。

沒有華麗的燈光、服裝,他們準備用音樂帶觀眾去絲路。

導聆人很厲害,把遙遠藝術說得近在咫尺,難懂的樂理樂器都變得親近。

已經預告聽伊朗的聲樂要很有耐心,預防針打得好呀!同樣的段落一直重複,沒有心理準備,怕在這涼爽的表演廳裡有人會嘟咕XD

而且導聆人一開始就說明觀察重點,請看,歌者有譜。

但樂手沒有譜!怎麼這樣?所謂不靠譜就是這樣嗎XD

看起來很國樂的樂器,「揚琴」是也!揚琴其實是從波斯往外傳的,也可以算是鋼琴的祖先,是很多樂器的原型。

別小看這輕輕一根像咖啡攪拌的小竹片or木棒?每一個動作會帶到一組弦,一槌下去同時有3、4個音。演奏起來可以溫柔婉約,也可以千軍萬馬,完全掌握在樂師手裡。

很像吉他的琴,以及手鼓,他們也都沒有譜!?表演分成兩大段落,開場時導聆人先提示觀察重點,第一段表演結束再出來解釋。

台灣人從小學音樂都從讀譜做起,學笛子要讀譜、合唱也要讀譜;而伊朗人學音樂用不同方法,老師哼唱演奏一段,學生跟著重複,等熟了之後再去組織創作。

演奏也是,換誰當主key、solo,樂曲段落跟組織全靠樂手們眉來眼去完成,甚至每一場依觀眾反應都會變化。伊朗人很習慣看「沒有曲目」的表演,因為歌者樂手要表演什麼,很可能都是當場決定的!

Magic~~真是前所未聞^^

伊朗團隊為了服務台灣觀眾,把長達一小時的歌曲切成兩半表演,辛苦他們了。

手鼓內部有很像九連環的鐵環,但看起來比較像九九連環!鐵環和鼓皮撞擊,音色多層次。手鼓也無疑是最受歡迎的樂器,solo起來好嗨。

呢喃又亢奮,樂器加人聲的伊朗音樂表演,把我們帶到馬背上來了,可能一輩子不會騎過馬,也不一定跳騎馬舞,但今天我可聽到馬背上的聲音(驕傲)

2012亞太傳統藝術節,在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到10月14日,每天節目也不一樣,每個團體都有特有的遊牧騎馬舞跟馬背音樂,我還看了一場烏茲別克、台北民族舞團的交流演出,明天分享。(→顯示為精神糧食吃太好^^)

圖文/Dan吳昱玟,相關連結/2012亞太傳統藝術節跨文化藝術交流協會

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– 遠離慢性病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nieha45 的頭像
    annieha45

    美女曉蘋的正妹天地

    annieha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